您当前位置:栏目 > 佛学史话
一个半人——道安法师与习凿齿
作者:戒毓 编辑:穆穆

在中国文化史与佛教史上有这么一段佳话—— 一个有( 通“又”)半人。这“一个有半人”指的就是“弥天释道安,四海习凿齿”。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,从印度式的佛教转化而来的中国式佛教,深入人心,枝繁叶茂,其生命力远超本土印度佛教。面对今天的世界大变化、中国社会大转型,佛教现代化是时空变化的必然趋势。如果佛教没有办法顺应这个趋势,我想中国的佛教也会如印度佛教一样,在人们信仰的市场上蒸发。佛教现代化在此先不做探索,而佛教的中国化,我们却可以略为回顾。回溯千年,其间“一个有半人”的公案不可忽视:释道安与习凿齿的故事彪炳史册,改写了中国佛教历史乃至中国文化史。

直到今天, 如果我们漫步在襄阳古城,还能看到一场战争留下的痕迹——“ 夫人城”。这场战争发生在“ 淝水之战” 之前,公元379 年, 数十万将士, 在湖北襄樊展开了一场“争夺和尚”的恶战,也就是为“ 一个半人”而发生的战争。这一场战争可以看作是苻坚对东晋的试探之战,是抢夺人才之战,是为得人心之战。在某种角度来看, 可以说它是淝水之战的序幕。而被抢夺的人才, 就是一僧、一儒—— 两位历史文化名人:释道安与习凿齿。

道安法师,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,他开辟了佛教从印度式向中国式过渡的可能,为佛教中国本土化奠定了基石。他出生于公元312 年,是常山扶柳人(今河北冀州),卫氏望族出身。其7 岁上学,学习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等儒家书籍。12 岁出家为僧,20 岁受戒,跟随后赵时的大和尚佛图澄学习佛法,由于个人的智慧,慢慢成为当时佛教年轻一代中的翘楚。他在动乱的岁月感慨时代需要佛法,同时他也深知佛法的弘传必须要依附政府的支持。他在政教的关系上深入思考,针对佛教的社会功能发出了千古名言:“今遭凶年,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。又教化之体,宜令广布。”他在53 岁时,受东晋的名士习凿齿之请,南下襄阳。在襄阳研究并传播佛法15 年,颇有建树,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高僧、法门领袖和社会名流。他的思想和实践,对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、教义传播、人才培养、政教关系都有莫大的贡献,其影响一直到今天仍有体现。他是中国佛教的轴心人物,佛教现代化的改革家,太虚大师认为他是中国佛教主流派的关键人物。可以说,没有道安,就没有今天中国这样的佛教。

习凿齿(公元317 -383 年),史学家,主要著作有《汉晋春秋》、《襄阳耆旧记》、《逸人高士传》、《习凿齿集》等。其中《襄阳耆旧记》是有影响的人物志之一。《汉晋春秋》虽为野史,疏漏之处甚多,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。他最初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,位列诸参佐之首。桓温北伐时,也随从参与机要。后桓温企图称帝,习凿齿著《汉晋春秋》主张三国时蜀国刘备为正统,借对历史的关怀,来制约桓温的野心。他以文人的社会责任,用笔谱写春秋大义。同时也因此忤恼桓温,被迁为荥阳太守,不久之后他辞职归乡。习凿齿亦通佛学,在他的力邀下,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,护持佛教。是他给道安法师一个相对平静安稳的治学弘法环境,使得道安法师在襄阳能够安住15 年,从而令法师建立本无思想,成为“弥天高判”,对建设讲经制度,培养净土宗初祖慧远兄弟和一大批义学高僧等事业有了开展的可能,是很好的护法。

熟悉中国佛教史的人们都知道道安在襄阳15 年的成就,而这些成就的取得,没有习凿齿的协助,可以说难以建树。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的前秦,一直对东晋虎视眈眈。当时东晋的最佳屏障是襄阳城,城中精神领袖就是道安与习凿齿。前秦要想征服东晋,必须要取得道安与习凿齿精神上的支持。于是公元379 年,在湖北襄樊发生了一场争夺和尚的恶战。前秦以十万大军占领樊城,猛攻襄阳。东晋守军以死力敌,连城中妇女也上了前线。最终,和尚被前秦抢走了,战争结束了。东晋守将朱序当了俘虏,只留下了一座后人凭吊不已的“夫人城。”

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,道安法师站在历史的全局角度,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自己孤身前往前秦,以退为进。他把自己的弟子分散到长江流域去,在更广阔的领域传播佛教种子——释道安把徒弟们一批一批地叫来,令法遇、昙冀、昙徵率一批同学到江陵长沙寺;令僧辅、昙戒、道玄率一批同学到上明东寺;令慧永率一批同学到庐山西林寺;道安本来筹划自己与弟子慧远等南渡长江,但由于时间来不及,自己已经成为前秦俘虏而作罢。而徒弟慧远不久南下,先依附同学慧永在西林寺住下,后在西林寺的旁边新建立自己的道场——东林寺。再后慧远在东晋成为新的佛教精神领袖,成为庐山僧团的核心人物,为佛教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。

前秦苻坚派十万大军攻打襄阳,战利品就是释道安、习凿齿、朱序三个俘虏。虽然苻坚南下进攻是义之战,但苻坚却是个珍惜人才的皇帝,对人才十分尊重。朱序固守城池,顽强抵抗,杀了不少前秦官兵,苻坚不计旧仇,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剌史应尽的职责,对其以礼相待。当然,朱序却并不认为自己能得到优待,就甘心情愿事秦。他趁看守不备,一直逃到宜阳,藏在夏揆家。苻坚根据蛛丝蚂迹判断,逮捕了夏揆。朱序不愿连累朋友,也知道无法再逃跑了,只好自首。苻坚得知并不追究,反而任用朱序为尚书。对释道安、习凿齿,苻坚的态度则又是一个样。当苻丕偕同释道安、习凿齿两人朝见苻坚时,苻坚立即走下殿来,亲自扶着道安赔礼。后见习凿齿不愿归顺他,就让他回到东晋继续潜心学问。

道安此时的想法,和朱序、习凿齿并不相同,他将几百名门徒撒播在长江流域,在南方传播佛教,他已没有后顾之忧,今番北上,正好可以在黄河流域施展才华。苻坚把道安安置在长安五重寺里,任由他招收门徒。没过多久,皈依他的僧众,竟有好几千人。苻坚对道安恭维备至,对道安的修持和学问,更是佩服至极。他还下了一道诏书,令所有的文武百官,如果有不了解的事情,都要去请教安法师。他本人出外游览,也要道安同坐他的车子。他对仆射官权翼说:“我用十万大军攻取襄阳,所得到就只是一个半人。”“安公(指道安)算一个完人,习凿齿算半人。”释道安到了长安以后,建议请西域龟兹国鸠摩罗什法师来一起研讨佛教教义,因龟兹国王不同意,苻坚便派吕光、姜飞两名将军讨伐。

苻坚的做法历史上自有公论,虽不足取,但在战乱情势之下,由于道安站在更高的角度,排除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心胸,为佛教的广泛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。而一个半人的佳话,也因此在史上千古流传。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载文章、图片,版权均属《佛教文化》杂志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。如需转载,请与(0510-82760303)联系;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  • 2015年02月25日
    2015年第1期
    总第135期
  • 2014年12月26日
    2014年第6期
    总第13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