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专栏 >林谷芳
青山空惹白云忙

禅理诗难写,却不得不写,毕竟学人所究乃生死大事,示法尤为师者之责,只是这法,可以是修持用心的说明,可以是祖师行仪的拈提,可以是大道直接之体现,从外相到内容,所写乃大有别。

论具体的修持,禅家诗偈常用及宗门术语,外人读来不免生硬,学人则能直接援用。谈祖师行仪,难免援引掌故,不知典故者自然无趣,反之,读来就倍觉亲切。至于直抒大道的作品,一方面有直指“推出须弥第一峰”的绝待之作,在此要有实际体验,读来受用才深,另外亦有以森罗万象体现大道,直接就日常取事者,在此则道俗皆宜。而这类作品常不着一字,大化无形,其实己溢出了狭义示法诗的范畴,可径直就诗、就境来领会了。

就理说理,牛头法融的《答“用心时”偈》是典型的代表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;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曲谭名相劳,直说无繁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无心恰恰用,用心恰恰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说无心处,不与有心殊。

这“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。无心恰恰用,用心恰恰无”,一般人怕都视之为回文诗般的哑谜,在行者,却是值得再三推敲观照,于修行能起大用的口诀,惟谈诗趣则无法相求。类似的示法诗偈在禅门有许多,其中总隐含或直指生命转换之诀,但对未入宗门者,却常如铜墙铁壁,读之无味,相形之下,法融此偈仍饶富趣味,只是义不仅止于文字之巧思而已。

直谈禅理,真能令道俗皆有所感,往往是可直接用于日常生活者,例如酒仙遇贤长歌中的四句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扬子江头浪最深,行人到此尽沉吟;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他时若到无波处,还似有波时用心。

前两句有诗意,后两句谈禅理,但行者与常人观照自有不同。无波在行者是一念不生之境,这时不能沉空守寂,在常人则指不能因生活平静安然,就稍忽用心。此诗所指虽无法与牛头法融用心法要的作品相比,可常人在此却可能受益更深。示法诗愈往诗偏斜,受惠者愈众,八指头陀敬安的两首诗可看出这点差别:
           明月清风一杖担,现成公案不须参;
           目前万法唯心法,何用逢人买指南。
(元妙上人从南岳来,以雪樵禅友题福严丈室之作示余,因次韵)
         何必山巅与水涯,安心随处便为家;
         有人问我西来意,笑指长天落晚霞。
(答柳溪居士)

前一诗,虽有明月清风一杖担之境,但言理居多,读来果真有示法之感,后一诗则不然,体现的是现前的生活与问答,行者的生涯情境跃然纸上,机趣乃足。

禅怕死于句下,诗贵不着一字,因此,禅趣、禅味诗乃多有佳作,但就行者立场,此种抒发也恐以文害义,而就此,八指头陀的下一首诗则堪称两者得兼之作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万事都归寂灭场,青山空惹白云忙;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霜林摇落澳山月,惟有梅花冷自香。

上句理中有境,下句境中有理,机趣不失,在道直指不动, 在俗风骨自清, 可见难写易写也端在人。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载文章、图片,版权均属《佛教文化》杂志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。如需转载,请与(0510-82760303)联系;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  • 2015年02月25日
    2015年第1期
    总第135期
  • 2014年12月26日
    2014年第6期
    总第13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