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专栏 >正慈法师
经行中的禅外话

生命是岁月的轮回,这是缘于人被无明所困扰,而无法得到解脱。而禅的精神总能穿越时空,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。禅是透过世俗生活回归心灵家园的无拘和自在,天然本成,一切具足。

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;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禅是安详、自在、宁静、平和的状态和境界。

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,北京的张中行先生有书名为《禅外说禅》,这应该说是罕有的关于禅的书籍。那个时期我在北京中国佛学院读书,能买到的佛学的书不太多,至于禅书,现代学者的著作少得可怜;法师的著作,更无从谈起。那时候,读过的只有正果老法师的《禅宗大意》, 台湾圣严法师的《拈花微笑》,还有日本铃木大拙的《禅风禅骨》等书籍。随着佛教在社会上的普及,禅宗相关的著作陆续出现在书店中,一直是宗教书柜上的热门。

如今,禅已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,有佛法的禅,喝茶的禅,画画的禅,心里的禅,文章的禅等等;有时候我们在禅外说禅,有时候我们在说口头禅。佛教中有文字般若,其实就是文字中的禅;还有观照般若,就是行走、修行中的禅;最后切入到自心,叫实相般若。这就是真正的禅,禅的本来面目。当然,禅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。不管是任何事物,若是我们有一份好的心境,有一种出世的精神去感受,去领悟,这里头就有禅的味道了。我们的人生从做人到学禅,到成就自我,其实就是一个修禅的过程。

记得有一年我在中国佛学院读书的时候,学校组织研究生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参学。那天,在禅堂里坐香的一位老居士的开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,就是“行住坐卧”四个字。当时听起来不以为然,随着学佛的慢慢深入,原来,这么简单的几个字,却大有深意。禅就在行住坐卧中,而我们往往舍近求远。

走路也是禅,睡觉也是禅,也就是告诉我们,保持一种安定、安详的状态非常重要。也可以说禅在歌声里,禅在文字中,禅在书法上,禅在行走中。只要我们拥有了一颗禅心,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地快乐起来了,内心慢慢地丰满起来了,精神慢慢地愉悦起来了,也就更加自信了。生活中多一些禅意,讲话会更加幽默,遇到问题也会感觉有趣。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体验。

禅需要去激活它,要有正念的思维去帮助它,禅在路上,也就是说禅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。禅还是有心迹可循的,神秀大师的“身似菩提树”偈语出现之后,才引发了惠能大师的“菩提本无树”,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了惠能,这就是有心迹可循的见证吧。六祖惠能说只有禅心是不够的,所以禅修、行禅、说禅是不可或缺的。就如没有神秀大师就没有惠能一样,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。禅在黄梅的四祖、五祖形成中国化、大众化的过程,到现在已经很普及了。人们走路吃饭,穿衣睡觉,只要我们提起正念,拥有一颗禅心,这就是禅。

四祖道信在《信心铭》中说道:“至道无难,唯嫌简择,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”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的“简择”和“憎爱”,所以不能“了道”。人生数十年如过客,在无常的岁月中,拥有禅者的心境,让人生再现另一番光景,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和体会的。

禅是一种宗教上的体验,“非关语言文字”。所谓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。我们在这里坐而论禅,在佛教上叫“口头禅”或“野狐禅”,我们姑且叫作“禅语”,或者连禅语都不是。禅不是技巧,而是要自己去做工夫的。

拥有了禅的人生,是究竟洒脱的人生。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载文章、图片,版权均属《佛教文化》杂志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。如需转载,请与(0510-82760303)联系;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  • 2015年02月25日
    2015年第1期
    总第135期
  • 2014年12月26日
    2014年第6期
    总第13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