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专栏 >正慈法师
安隐的行者

 

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看客,与自己的心灵对话,安然地旁观这世间的一切。有时又觉日子过得好惭愧,怎么样拂去万千纷扰,做一个不属于世间的人呢?

不知从何时起,人们渐渐不能很好地对待自我了。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,拼命地为我而奔忙,一天到晚,一年到头,忙得不亦乐乎。另一方面却又感觉人生不应如此忙碌,生命的意义,究竟不是仅仅为忙碌辛劳而来呀。生活在今时的人,脚步似乎永远都无法休停稍许。

那么是不是人们都怕闲,而用忙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呢?如此说来,忙忙碌碌不是一件坏事了。这样来看,忙比闲好。可是想一想,有些人是忙得很健康,很充实,事业很成功。有些人则忙过了大半辈子,过得好辛苦哟。反过来讲,闲的人好像活得也不轻松,只顾自己游手好闲,懒得顾及他人的辛勤付出。甚至无事生非,搅得众人不得安宁。

闲也好,忙亦好,生活在其间的人,都不能很好地整理出其间的真谛所在。相比于过去,今日的人,按理说己经够幸福吧!其实不然,似乎今人的烦恼,远远的赶超于古人的。

那么怎样的生活,才是人们需求的境态呢?

“红尘不向门前惹,绿树偏宜屋角遮。青山正补墙头缺,竹篱茅舍。”细细想来,这样的生活,应该就是安隐的行者才能有的生活态度和恬淡心境吧,与物质无关,与内心相连。世人大概会欣赏行者的生活态度,可在面对这样的生活也很难有如此心境吧。就如苏格拉底说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,看你怎么去欣赏它。

回头来看,行者——一些僧人,往往不被关注的世外行者,这些看似无为的人,在当今这个瞬变的岁月里,渐渐地格外显得清晰起来。特立独行的僧影,疏散世俗的琐碎,无论是出现在尘世上,还是在山林间,无一不透露出一份清新、出尘的淸雅之气来哉。

这就是来自内心佛法中的行者。他们忙亦欣然,闲亦安然,不为世事而搅乱,不为外在的纷扰所迷惑。《宗镜录》中“安隐快乐者,则寂静妙常。世事永息者,则攀援心断”,便很好地诠释了安隐的态度,大隐隐于市,闭门便是深山,得安隐便得寂静,超然物外,便不攀援。即使不必出世,也可拥有安隐的情怀。正如龚自珍所说,“我生天上,寂然安隐,得诸三昧。”安然旁观别人生活,寂静审视自己心灵,内心保持清净无染,无悲无喜地置身事外,也许更能接近佛法或是人生的真谛吧。

其实,忙得其所亦好,闲亦自得其乐。关键是:自己有喜欢的事情做去,历练出事忙人不忙的心境,有“行份内事,做方外游”的好心态,渐渐减却人为的一些事呗。这好比铁匠冶铁,红炉之里,煅出渣滓,铁锤之下,出好铁艺的道理吧。

在生活中,在行进上,整理好心情,切忌左顾右盼,分心过多,延误了人生绝佳的发展机遇,错失当下,耽搁的是前程,可不慎乎。拿出一份行者的真心,用心地对待自心,找准自我的位置,精进勇猛,拥有一种行者的精神,无论是在风中,雨里,在风里来,往雨里去,始终拥有一颗真实不虚的心,保持、坚持、坚守着,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所谓“万变不离其中”。

行者以其坚定的姿态,穿越千年时空,在如此现实、时尚的时代上,独立于不变的安隐中,反省而省,行者属于这个极具个性的时代,行者并不私属于何人。有这么一点行者的精神,人生永远不会荒废,人心自会安隐。安隐是一种精神的永恒的追索,安隐才是安身、立命的根本所在,意义所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

 

 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载文章、图片,版权均属《佛教文化》杂志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。如需转载,请与(0510-82760303)联系;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  • 2015年02月25日
    2015年第1期
    总第135期
  • 2014年12月26日
    2014年第6期
    总第13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