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栏目 > 人物
把一切交给佛陀 ——鬼脚七短期出家行走纪实
作者:成和 图片作者:鬼脚七 编辑:明灯

很多事看似不可思议,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。

前阿里技术总监,著名自媒体人鬼脚七,在五台山短期出家了。之后,这位法号为“行空”的僧人,又以五台山为起点,从1 6 日起,开始了一场属于自己的行走。在经过整整81 天之后,3 25 日,鬼脚七最终在峨眉山成功登顶。


跨越黄河,翻过秦岭,由北至南,从落雪到花开,自文殊菩萨道场至普贤菩萨道场。

这场总长度超过两千公里,每日最高行走里程超过50 公里的旅途,对于鬼脚七来说,不仅是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,又是一场属于自我的内心观照。

就是想修行

其实,在这个自小就对各种宗教感兴趣的70 后眼里,迈出第一步倒并不算困难。“我也是所谓的‘看破红尘’,就是想修行嘛。”鬼脚七的出家只是短期的,具体持续多长时间,路上会遇到什么人,会发生怎样的故事,他那时也不知道。鬼脚七唯一清楚的是,自己心中起了“修行”这个念头,必将其付诸于实践。其他的,一概不管。

以至于当有网友问起,“鬼脚七你出家是不是为了演戏,为了炒作?”鬼脚七直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。“弘一大师曾经说过,出家人对待诽谤的态度是‘不辨’,那么索性就由我自己来终结这场话题好了。”深谙新媒体传播规律的鬼脚七这样说道。

2015 年12 30 日,鬼脚七来到了十年前就曾来过的五台山。他这趟行走的起点,就在这里。鬼脚七剃度的寺庙名为灵境寺。这座寺院不大,由于不在人流如织的五台山风景区内,灵境寺非常安静。在众人的见证下,灵境寺的法师们为鬼脚七举行了简单而又殊胜的剃度仪式,并给鬼脚七起了个法名——“行空”。“‘行空’这个名字要分开来理解,‘行’是行走,‘空’是空性,合起来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用行走证悟空性。”

证悟空性的道路并不好走,这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为此,理工科出身的他特意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,上满写满了这趟旅行需要的所有物品。他甚至还去健身房请教练定制了一份健身计划,来提高自己的体能。“健身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,但是东西准备了不少。比如我当时就带了20 条内裤,几十双袜子,好多包面巾纸,还有一些经书,感冒药,创可贴之类的我也都带了。”

鬼脚七解释说,之所以准备这么多的衣物,主要是担心路上没有条件洗。“我当时就想着,袜子如果穿脏了,没办法洗就直接可以扔掉了。反正也有那么多嘛。”

一部不回电话和微信,只用来拍照和导航的手机,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,不带一分钱,鬼脚七就这样从五台山出发了。但出发之后的第二天,鬼脚七才意识到自己完完全全错了。

首先是那20 双袜子。“袜子是不可能穿一两次就扔掉的,因为我是僧人,要惜福,袜子肯定不能随便扔。”其次是那些鸡零狗碎的随身物品。“像感冒药,创可贴,面巾纸这些东西路上都可以补给,完全没必要一开始就都背在身上。”第二天的行程一结束,鬼脚七就开始对自己那只重达50 斤的背包瘦身,把不少东西都委托朋友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回去了。3 条内裤,2 双袜子,几本经书,一条长裤,一只水杯。一番整理过后,鬼脚七最终把这些物品装进了自己的背包。

轻装上阵之后,鬼脚七的心情放松了不少,脚步也比之前稍稍快了一些。殊不知,路上还有不少的困难在等着他。

无常

最让鬼脚七困扰的,是对于路线的生疏,加上自己之前完全没有户外长距离行走的经验,从五台山出发到太原的这200 多公里路,成为了鬼脚七心中最难走的路程。

“那时候刚开始走,天黑的很早,脚也很痛。又没有经验,所以走起来非常不容易。”山西境内有不少拉煤的大卡车,一列车队轰隆而过,扬起的尘土和煤灰不亚于一场小型的沙尘暴。而在那段路程中,一向给予鬼脚七很强信心的手机导航又把他给“坑”了。那一天,鬼脚七正在山西境内行走,早上刚出发的时候,顺着手机导航的路线,鬼脚七一路走得很顺利。但随着路程的增加,鬼脚七心里却越来越慌。

“我越走越不对劲,因为导航把我引到了深山里,但是继续朝前走,我发现这是一条全新的路。”更让鬼脚七心虚的是,手机导航上并没有这条全新的路。而此时已是下午,太阳快要落山了,鬼脚七已经完成了20 多公里的路程,跨越了1 千多米的海拔,来到了山中的一处高地,身上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湿黏在了后背上。

体力消耗巨大,手机导航失灵,时间不断流逝,面对这么多困难,鬼脚七遵照着一行禅师所言“把一切交给佛陀”,心中默念着《心经》,开始在路边闭目打坐。没过多久,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传入了他的耳朵。原来,一位当地的乡民牵着一条土狗在鬼脚七身旁经过了。

“阿弥陀佛,请问这是去太原的路吗?”鬼脚七站起身,向这个陌生人求助。乡民用方言回答了鬼脚七。而鬼脚七费了半天劲,弄明白其中的意思后,几乎崩溃。“他说我的路走错了,若要去太原,必须往回走,才能绕到大路上,也就意味着我今天的路白走了。”鬼脚七有些不甘心,得知乡民要回村子之后,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——跟着村民回村里,若要实在找不到路,就借宿在乡民家里。

就这样,两位素不相识的男子,一条土狗,出于某种因缘,一同在山路上安静地走着。“那个老头淡定地在前面带路,我在后面跟着,互相也不说话,这个场景非常有意思。”跟着乡民下山之后,鬼脚七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。他打开一看,原来手机导航提示,他又回到了既定的规划路线上。至此,在经历短暂的迷路之后,鬼脚七又幸运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。

路难行,住宿的问题也曾一度对鬼脚七行走产生了阻碍。由于天气寒冷,低至零下十几度的夜间室外温度使得露营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。而由于寺院的独特地理位置,将每日的住宿地寄希望于挂单上,也并非现实。那么,不带分文的鬼脚七若想要在一天疲累的行走之后睡个安稳觉,只好借助于化缘。

起先,鬼脚七认为化缘住宿并不算一件难事。“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已经皈依,有那么多佛弟子,我求个地方睡觉,应该不算太大的问题。”但是,鬼脚七最初的化缘都碰壁了。

在五台县找了十几家宾馆化缘住宿无果后,鬼脚七在灵石县准备化缘的时候,吸取了先前的教训,总结出了几条经验,“首先大家的戒备心比较强,其次若有人知道我托钵行走的事情,感兴趣的主动过来问我,这时候化缘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。”

为此,鬼脚七在白纸上写了三首打油诗。后来他嫌三首太多,最终拿出了一首,拿佛经和水壶压着,放在马路上,向来往的路人寻求帮助。由于已是傍晚,街上的路人来往匆匆,除了得到两位采购年货的老大姐的询问之外,鬼脚七这次的化缘仍旧一无所获。最后,在一位陌生微信网友的帮助下,鬼脚七又走了二十多分钟,才在一家宾馆顺利住下。

不过,鬼脚七的行走也并非全部为晦暗和苦涩所充斥。有时甚至是温暖、幸福和诗意的。鬼脚七走到陕西汉江流域的时候,天气已经转暖。由于当晚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,鬼脚七决定在汉江边露营。他早早地准备好帐篷和睡袋,又捡来一把柴火,在自己的帐篷前升起篝火。伴随着柴火的哔啵声,他拿出没吃完的冷馒头放在火上加热。江水汨汨,餐食简朴,那一晚,鬼脚七睡得特别安稳。

而走到了四川境内的时候,已是春日,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萧瑟,鬼脚七身边的景致瞬间变得明亮和鲜活起来,用他自己的话说,这样的行走仿佛“穿行在画中”。

出家即回家

当然,最让鬼脚七感到温暖的,还是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人。他们口音各异,来自各行各业,有的是自驾游游客,小店老板,亦或是普通的农民,但都对鬼脚七的旅程,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。一杯热水,一张烙饼,或是一句指路,在受助者鬼脚七的眼里,他们都是自己的菩萨,护持着这趟同无常相伴的行走。

殷老师是鬼脚七第一天巧遇的。28 岁的他,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,亦是鬼脚七的粉丝。和鬼脚七相遇的时候,兼任校车司机的殷老师正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学生们回家,当时,鬼脚七已经走了33 公里,身体早已疲乏,在殷老师家中吃了一顿饭,住了一晚之后,他感到莫大的释然。

第二天,殷老师邀请鬼脚七去自己的小学参观。这是一所只有3 位老师的希望小学,19 名学生分散在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部中。走进教室,灰黑色的水泥地,斑驳翘起的木质课桌,代课老师搭在教室里的床铺,整齐响亮的读书声,看到这些,鬼脚七的眼眶有些湿润了。若不是这趟行走,出入于都市丛林的他,或许永远都不会体味到俗常生活的粗粝。

和殷老师道谢告别之后,鬼脚七感触很大,把这段故事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,并趁着那一周的休整日,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平台上,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转发和阅读。其实,这样的记录和发布已成为了鬼脚七在行走中的一种习惯。在鬼脚七数量繁多的自媒体文章中,同这趟旅程有关的文章被命名为“行走”。随着旅程的推进,鬼脚七都会按照行走的实际情况,不定期地更新。

从另一种角度而言,许多人能够同这趟旅行结缘,给予鬼脚七各种帮助,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这些文字。

来自南京的阿晶,在看了“行走”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后,就决定从江苏出发,寻找正在陕西境内行走的鬼脚七。“我看了文章之后,直觉就告诉我要过来。”为了不让自己后悔,他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,次日的凌晨三点到达了陕西汉中。睡了三个小时之后,阿晶先后搭乘了三种交通工具,终于在3 2 日追上了鬼脚七。和本刊记者相遇时,他已经跟随鬼脚七徒步了17 天。“我觉得我一开始就是抱着修行的心态来的,虽然我不是佛弟子,但是能每天和老师一起行走,能融入这样的环境,这就是我这趟行走的目的。”

而等到鬼脚七走到成都,准备向峨眉金顶发起最后冲刺的时候,陪伴他行走的队伍已经颇为壮大。十余名队员来自全国各地,年龄最大的已经47 岁,出于对鬼脚七行走的感动和尊重,他们聚到了一起。

在队伍中,从过年前就开始陪走的觉远,资历显然要比其他人老出不少。即便曾经被鬼脚七“赶”过两次,途中也曾经回去过一次,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和鬼脚七一同走向峨眉山。“我决定了,就一定要走,为什么要半途而废呢?”

觉远说,自己最初是带着诸多问题上路的,并希望在途中通过鬼脚七的解答来解决这些问题。可是,当鬼脚七遇到满腹疑惑的觉远时,却只给了他三个字——“先走吧”。

鬼脚七说,很多陪走的人见到自己的第一面,都希望他能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,解决困惑自己“长达几十年”的问题。对此,鬼脚七自然无能为力。 “其实很多问题根本不存在,也不可能存在,都是我们头脑自己编织出来的。佛法说‘莫向外求’,需要认识到这点,只能靠自己。”

因此,鬼脚七对于所有的陪走队员都“约法三章”: 行走中不戴耳机听歌,互相不交流,持守僧人的“十戒”,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行走本身上。“如果你要以聊天或者听歌的方式来消磨时间,那么非要来走干什么?直接在一边就休息就好了。”

在这样的约束下,向鬼脚七寻求“解惑”的人,越来越少了。每个人都在专注于行走的过程中,进行着自我的梳理和疗愈。最终,鬼脚七和数十名陪走队员成功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峨眉金顶。

而相比于之前,如今完成行走的鬼脚七显得黝黑而又清瘦。回到杭州的家中之后,仍有许多人会向鬼脚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,“零下十几度,脚上起泡,吃不好,睡不着,你又瘦了那么多,行走是不是很苦啊?”

对于苦,鬼脚七其实已经不想说太多,在他眼里,就算是曾经的上司,被万人羡慕的马云依旧是苦的。“人生皆苦嘛,你羡慕的每个人都有解决不完的苦。不管你行走与否,苦是一直存在的。”

存在苦,就要拔苦。鬼脚七说,虽然自己不能解决,但他知道佛陀可以。所以,持诵记载佛陀言行的经典被鬼脚七从行走时保留至现在的世俗生活。其中,他对玄奘法师翻译的《心经》尤为推崇。“《心经》是菩萨修行到了很深的时候,看见这个世界的样子。虽然很短,才260 个字,但是又包罗万象,一部《大般若经》600 卷,都浓缩到这部经中了。我在行走的路上,几乎每天都会诵《心经》。这次行走很顺利,或许跟此也有关系。”

“我其实以前对修行方面的书、佛经这些都是挺感兴趣的,不过也没有对佛教特别的虔诚。但这次走完这一段旅程后,我对佛学、佛陀更加敬畏,更有信心。佛陀的确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。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去尝试,去学习,去精进修行。”出家亦是回家,无论眼下身份如何,顺着佛陀的指引从而离苦得乐,鬼脚七修行的心就永远在路上。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载文章、图片,版权均属《佛教文化》杂志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。如需转载,请与(0510-82760303)联系;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  • 2015年02月25日
    2015年第1期
    总第135期
  • 2014年12月26日
    2014年第6期
    总第134期